手机人民网 国际

我国科研团队新发现:锂电池“打一针”就能“重生”

2025-02-16 02:10 新华网  

据悉,10月21日午间,南方航空一航班疑似出现“擦机尾事故”,致后机身下部、散货舱内部受损,飞机型号为波音B787-9。

欧亚国际客服电话V(6344802) 请认准欧亚国际指定客服,打开微信搜索添加即可,添加成功回复:开户条件 上分问题就可以了。为开创“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引领航向。欧亚国际网投

  锂电池“打一针”就能“重生”!《自然》刊登我国科研团队新发现

  手机电池用久了就充不进电,电动车充满电能跑的里程数越来越短,寒冷地区的电池更容易坏,废旧电池数量越来越多……今天(2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登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新发现:通过一项新技术,可以对锂电池进行“精准治疗”,让废旧电池“重生”。

  为了应对锂电池老化、衰减等问题,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研究发现,电池的“寿命”其实和人体健康类似,问题往往集中在某个核心部件,也就是活性锂离子。如果能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就能大大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基于这个想法,团队开发了一种像“药物”一样的锂载体分子,可以通过注射的方式补充电池中的锂离子。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研究团队成员 高悦:我们的技术可以实现精准治疗,使它能在使用之后,还能够恢复到初始的状态。一个商用的磷酸铁锂电池,按照以往来说,在使用2000次之后,就会容量衰减、报废。有了这项技术,可以使它在使用12000次之后,还能够保持一个接近于初始电池的“健康”状态。

  这个像“药物”一样的锂载体分子是怎么找出来的呢?科研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化学知识,将分子结构和性质数字化,通过引入有机化学、材料工程技术等方面大量的关联知识,构建数据库,在多次实验后获得了这种新的锂离子载体分子。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研究团队成员 高悦:这种分子不仅修复商用电池的效果非常好,成本也非常低,它还可以帮助开发新的绿色电池。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通过多种电池的测试,并与国际顶尖电池公司展开合作,希望能尽快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记者 吴汶倩 王殿甲)

【编辑:李岩】

(责任编辑:卫嘉)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

手机人民网:最新娱乐新闻新闻通讯稿范文香河新闻忻州新闻驻马店新闻军事新闻宁夏新闻网南宁新闻网平陆新闻新闻直播间主持人  洋葱新闻浙江新闻联播新闻热点大事件什么是新闻国台办新闻发布会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江宁新闻咸丰新闻网世界新闻网奥斯维辛没有新闻  茂名新闻新闻背景青岛新闻网滴滴事件最新消息新闻汽车新闻  旅游新闻网环渤海新闻网辽宁新闻直播广东新闻联播宁海新闻网  鄂尔多斯新闻网实时新闻最近的新闻广元新闻点击朝阳新闻网  国际新闻宁远新闻网内蒙古新闻中国旅游新闻网摘抄一小段新闻  阜阳新闻网科技新闻网恩施新闻网永春新闻新闻公关  蓬溪新闻沅陵新闻网中国质量新闻网新浪财经新闻新浪新闻中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