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国际网V(6344802) 请认准欧亚国际指定客服,打开微信搜索添加即可,添加成功回复:开户条件 上分问题就可以了。为开创“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引领航向。欧亚国际app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正在哈尔滨举行。记者了解到,在第九届亚冬会筹备期间,金融管理部门提前着手,提升外卡受理、移动支付、现金服务、外币兑换等支付服务水平,为亚冬盛会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
2024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印发以来,便利支付成效凸显。今年春节期间,境外来华人员的支付交易显著增长,更成为春节支付的数据亮点。便利的支付体系让境内外消费者支付体验更加“丝滑”,让消费更加顺畅。
支付服务“一键即得”
“中国银行对亚冬会运动员村的ATM机进行了升级,除受理外卡取现外,还增加了小面额零钞取现功能。”中国银行工作人员介绍,在华旗饭店运动员村,中国银行布设了包括外币代兑点、外币自助兑换机、ATM机及多功能POS机等在内的服务设施。中行还为亚冬会特许商品销售点配备了多功能POS机,可以受理全球六大卡组织发行的银行卡。同时准备了数量充足的现金零钞,满足赛事场馆商户的需求,提供币种丰富的“零钱包”,方便参赛运动员使用现金支付。
中央大街是游客到访哈尔滨的首选“打卡地”之一。据介绍,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全力打造哈尔滨中央大街支付服务示范区。在位于工商银行哈尔滨中央大街支行的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游客可以体验移动支付、外币兑换、ATM取现和境内银行卡开通等多种便利化支付服务。招商银行哈尔滨分行营业部、建设银行哈尔滨红霞支行、农业银行哈尔滨汇金支行等沿线其他网点在亚冬会期间均采取提供夜间金融服务(延长至21时)、设立外籍来华人员和老年人绿色通道等措施。中央大街共有可受理境外银行卡重点商户463家,满足境外来华人员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
“对可能出现的‘吞卡’等情况,我们也制定了应急预案,确保第一时间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客户等候时间。”中国银行工作人员表示。
哈尔滨银行西八道街支行工作人员介绍,网点通过融入亚冬会元素、设立专属特色营业窗口、外币兑换机、配备专业服务引导人员等,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在第九届亚冬会筹备期间,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组织中国银行、哈尔滨银行等金融机构,已完成基础设施、支付环境改造等准备工作。数据显示,亚冬会赛事区域共布设37台受理境外银行卡的POS机具,实现赛事场馆所有消费场景全覆盖。在亚冬会涉赛场馆,布设了13个外币代兑机构、1台外币兑换机和23台自助取款机,场馆内所有消费场景都提供外卡服务。同时,哈尔滨全市1300余家银行网点可办理外币兑换业务,5800余家商户可受理外卡刷卡消费,能够满足宾客持卡结算需求。在太平国际机场、中央大街游客集散中心分别布设1台外币兑换机,可提供18种外币现钞兑换。各银行网点向重点商户、出租车发放了总额2.94亿元的零钱包69万余个,进一步优化现金流通环境。
“高效、便捷的支付体系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能让境内外来宾感受到城市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其国际影响力。”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面对此次大型国际赛事考验,在增加支付终端布设、优化网络通信保障,并提供现金、刷卡等多元化支付选择的基础上,金融机构也制定了应急预案,做足了准备,能够为到访的境内外宾客提供“丝滑”的支付体验。
来华人员支付倍增
今年春节期间,支付数据迎来“开门红”。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1月28日—2月4日),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254.16亿笔、金额9.78万亿元,较去年春节假期(2024年2月10日—17日)分别增长24.50%、15.00%。其中,银联、网联处理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和金额分别增长124.54%、90.49%。
“春节期间支付整体规模和笔数均大幅增长,说明春节消费市场繁荣,居民消费需求充分释放。”王蓬博表示,银联、网联等支付平台不断完善支付体系,提升支付便利性和安全性,使消费者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线上线下消费,这是支付行业交易规模变大的基础。叠加近期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出台,如发放消费券、鼓励旅游消费等,对消费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境外来华人员的支付交易显著增长,成为今年春节支付数据亮点。2025年春节假期前7天(1月28日—2月3日),银联、网联处理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和金额分别增长127.30%和93.54%。其中,除夕当天,银联、网联共处理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较去年除夕增长175.90%,交易金额增长94.33%。
“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和金额的增速远超整体增速,反映出2024年以来提升支付便利化的政策效果已经显现,中国支付体系的国际化水平和便捷性均得到了提升。”王蓬博表示,随着免签地区不断扩大,支付机构落实支付便利化行动,在重点商圈、入境口岸等区域的支付服务持续优化,提高了境外友人的支付体验,使他们消费更加便捷,促进了入境游消费的增长。
《意见》印发以来,来华人员移动支付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移动支付接受度大幅提升。
今年春节期间,中华传统文化和浓郁的年俗氛围吸引了不少境外游客入境。微信团队发布2025春节数据报告显示,春节期间,入境游客消费笔数比去年春节增长134%。
蚂蚁集团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前5天(1月28日至2月1日),入境游客用支付宝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5倍。其中,来自中国免签“朋友圈”的外国游客消费金额涨幅更大:来自240小时过境免签国以及中国单方面免签国家的外国游客,用支付宝消费金额同比增长近2倍。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认为,今年春节境外友人入境消费翻番,既有前期支付服务优化提升相关工作的扎实积淀,又有各类精品旅游内容的推送以及各地文旅联合发力的联合推动。我国旅游景点成功在境外友人的旅游清单中“种草”,境外友人也感受到我国旅游消费的便捷,且优良口碑不断发酵。外国游客在中国的消费表现出活跃的趋势,表明中国支付系统的承接能力通过了实践检验,显示出中国支付服务的国际化和包容性不断增强。
数字新消费需求旺
春节期间,支付宝“集五福”、发微信红包、“蓝包”等数字新年俗活动受到欢迎。线上发红包最为集中的除夕当天,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40.54亿笔,较上一年除夕增长25.74%。除夕夜当晚(1月29日凌晨),网联处理的跨机构网络交易支付在零点前后达到峰值,最高并发量为每秒11万笔,创下历史新高。
微信团队发布的2025春节数据报告显示,春节期间,在微信里为朋友“送礼物”的需求旺盛。春节前夕,微信小店“送礼物”更新版本,“送礼物”蓝包功能上线。从消费品类来看,休闲零食、糖果巧克力、毛绒布艺等客单价低但节日氛围浓厚的商品类目订单量旺盛。与此同时,书籍成为许多人的送礼首选,包含经典著作、育儿百科在内的多个书籍品类送礼订单量环比增长10000%以上。
“这给用户带来了新鲜的体验,激发了用户的参与热情。”王蓬博认为,数字新消费需求旺盛,离不开移动支付技术的成熟,这为线上消费提供了保障。同时,消费群体观念也在改变,消费者对线上互动模式越来越适应。这类加载了社交属性、契合春节需求的新玩法受到消费者喜爱。再加上平台不断推陈出新,围绕春节推出新功能、新活动、新玩法,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活力。
苏筱芮表示,数字新年俗带动新消费,一方面在于数字用户的规模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在于承载大流量的互联网平台于春节假期在连接商户与用户之间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除了传统的支付宝“集五福”、微信发红包以外,新兴平台如小红书、哔哩哔哩等也加入其中,通过逛庙会、答题等互动方式促进电商消费。此外,淘宝等传统电商龙头也通过各种小游戏连接广大用户,在“闯关升级”后可获取大额红包,又进一步带动了数字新消费的规模增长。(经济日报 记者 陈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