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 正文

习近平同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就中蒙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2024年10月16日 13:08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欧亚国际qqV(6493007) 请认准欧亚国际指定客服,打开微信搜索添加即可,添加成功回复:开户条件 上分问题就可以了。喀山之行的一系列密集活动中,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精神力量”与“挺膺担当”。欧亚国际网站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更新迭代速度加快,人们换新手机的频率也在加快,有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一部手机的平均寿命在2.2年左右,全国平均每年产生废旧手机大约6亿到7亿部。

  这些换下来的旧手机,有人选择通过各种途径把它们卖掉,也有人由于各种各样的顾虑,会选择把旧手机留在家里“落灰”。而随着市场的体量和潜能越来越大,怎样让旧手机的流通更放心?来听总台记者的报道。

  李女士因为工作需要,频繁使用手机,家里也有不少闲置手机,不过她并不愿意将旧手机拿去置换或者卖掉。

  李女士:我自己就有好几个旧手机,想送去回收但是担心一些数据安全,比如第三方支付或者手机银行等相关数据。即使手机恢复了出厂设置,我也担心被别人用技术恢复。

  像李女士一样,不愿意将闲置旧手机处置的市民不在少数。

  有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一部手机的平均寿命在2.2年左右,随着手机更新周期逐渐缩短,手机的报废量越来越大。根据行业数据测算,“十四五”时期,我国手机闲置总量将达到60亿部,二手手机潜藏价值超6000亿元。那么这些闲置手机有哪些出路?

  E20环境平台研究院执行院长 薛涛:第一是谁在收走这些旧手机?大概是三种,第一个是正规的回收站,但这部分很不方便,实际上是占比最小的。第二个是手机企业提供的以旧换新的服务。第三种是互联网电商,他们可能在商场或者其他地方有固定的网点,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手机上操作以后到现场再进行交割,甚至上门服务。但是最终手机会去哪里?大概是两种,第一种是再利用,第二种是把它分解了,最终成为工业的原料。

  如今,消费者已经意识到废旧手机可以再利用,但是很多人仍有很多的顾虑。薛涛分析:

  E20环境平台研究院执行院长 薛涛:用户的痛点主要是两部分,第一是服务感知和诚信问题,第二个是信息安全问题。现在用智能手机的人越来越多,大部分的信息,银行账户、各种个人密码都在智能手机上,这种情况下信息的安全肯定是第一位。

  总体来看,当前旧手机流通的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同时,数据泄露风险、价格不透明、分级评定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薛涛认为透明度和标准化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E20环境平台研究院执行院长 薛涛:行业内企业,包括制造企业,各个回收公司可以把标准定得更加明确。它管理双方的预期,能对价格形成一种公允的认知,互相建立一种相对的信任关系。至于信息安全的问题,我觉得生产企业应该有责任,如何清零数据应该在销售中公布,同时能在第三方网站上查询。这些需要获得国家的许可,有官方背书,信息安全的问题就能解决。

  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广大消费者通过平台或网络进行交易,建议尽量选择正规的、有一定知名度的,以及有相对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及退赔服务流程的平台进行交易。这些平台通常有严格的物品审核查验机制,并提供交易保障服务,且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以确保交易的安全与可靠。

  对于不能继续使用的废旧手机,通过正规的拆解、分类、提炼和再利用,能够产生较高附加值。据了解,一台手机总质量的30%-40%为各类金属材料,40%-50%为塑料,其余部分为其它材料,如玻璃、陶瓷等。科学地将废旧手机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和高效的资源化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那么目前废旧手机拆解、再利用的情况如何,怎样促进废旧手机变废为宝?

  E20环境平台研究院执行院长 薛涛:在收购端的大型电商都越来越规模化,也越来越正规,开始对后端产生较好的规范化的促进作用。同时,居民端的和收集端的变化能够对处置端产生提升的影响。在这个时候抓住时机,把后端规模化正规化,可以是一些大型企业甚至是央企起到一部分引领的作用。

【编辑:田博群】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湖北新闻南方新闻网贵州新闻联播遂宁新闻网台州新闻新闻出版署中国教育新闻网淄博新闻网湖南新闻网佛山新闻网  山西新闻联播新闻出版署山东新闻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图片 慈溪新闻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周刊太康新闻游戏新闻  台湾新闻最新消息今天实时新闻安徽新闻网鹤壁新闻网湛江新闻网  搜狐新闻新闻监测新闻30分央视新闻频道中国企业新闻网  淮北新闻网内蒙古新闻联播西安新闻网揭阳新闻网足球新闻  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新闻头条最新消息新闻报道包头新闻网  竹溪新闻网教育新闻兰溪新闻网山东新闻联播共产党新闻网  多维新闻新闻30分新闻稿英文新闻广西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