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 正文

习近平同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就中蒙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2024年10月16日 13:08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欧亚国际会员V(6493007) 请认准欧亚国际指定客服,打开微信搜索添加即可,添加成功回复:开户条件 上分问题就可以了。喀山之行的一系列密集活动中,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精神力量”与“挺膺担当”。欧亚国际娱乐

  【光明论坛】

  作者:王建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陕西省社科联特聘研究员)

  2024年我国“三农”成绩单亮眼: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近1300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充沛。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近年来一系列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列为重大改革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些都为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城市与乡村的界线不断被打破,两者已成为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利益共同体。我们应从“共同体”的高度重新认识城乡关系,以构建产业共同体、要素共同体和幸福共同体为牵引,力促城乡多领域深层次实质性融合,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体。

  构建城乡产业共同体。在城乡空间格局重塑中,应以县域为单元重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涉农新技术、人才、资本、设备等投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特色新业态为补充的多元化县域产业发展格局。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良种良法良机良田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提升耕种管收精准作业水平,推进产地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设施农业等新领域要食物,实现现代农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三产深度融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精准安排生产经营,重点实施加工、流通、营销等环节延链补链,推动大型商超、电商平台等与主产区建立对接机制,扎实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展直播电商等新模式。加快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融合,推动民宿体验、亲子研学、农耕赛事、乡村文创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比如,陕西礼泉县袁家村深入挖掘关中民俗文化,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2024年接待游客超950万人次。借鉴有益经验,充分挖掘并发挥地域资源、文化和区位等优势,开发有特色、价值高的农业产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建设,有利于构建更多优势特色产业,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构建城乡要素共同体。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牛鼻子”,城乡统筹的过程,也是高效整合农村与城市生产要素的过程。应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重点从“人、地、钱”三要素强化城乡融合的纽带,加速先进生产要素在乡村聚集,激发要素活力,推动乡村生产力实现质的跃升。完善分享土地城镇化增值收益机制,着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探索建立分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有效激活县域存量资产。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加强公共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力度,放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与银行、保险、产业基金、工商资本等平台主体协同联动,引导资金流向乡村。引导工商资本建立健全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小农户的参与度、受益面。壮大新农人队伍,培养大批农业综合实用型人才,拓展新农人职业空间,为其在乡村创业就业提供能力提升、技术支持、人才服务等全周期服务,打造一支由“原乡人”“归乡人”和“新乡人”共同组成的高素质新农人队伍。

  构建城乡幸福共同体。民生一小步,幸福一大步。以社区村组为基本单元推进共同体建设,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增加服务供给,补齐服务短板,创新服务机制,提高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实现乡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推进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建立与人口变化、产业需求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加强城市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网络、生态环境等方面协同,完善土地供应、财政转移支付、公共服务等与人口增减挂钩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加快构建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乡村环境品质提升,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域推进农村垃圾、厕所、污水治理,组织农房改造、村道提升行动,健全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推动乡村治理有形有效,建强乡村治理基层组织,拓展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领域应用场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好用好乡村公共空间,开展“村晚”“村歌”“村跑”等“村字号”群众文体活动,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新面貌。

  总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的战略部署。我们必须根据城乡关系发展演变特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走好新时代城乡融合之路。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21日 02版)

【编辑:刘阳禾】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石油新闻中心新闻30分直播多维新闻澳门新闻湛江新闻文水新闻安徽新闻宣城新闻网搜狐新闻新闻界  英语新闻最新韩国娱乐新闻开化新闻网新闻事件营销寿阳新闻 什么是新闻芜湖新闻网龙港新闻网中国新闻周刊电子新闻  南宁新闻网祁阳新闻网岑溪新闻网内江新闻网温州新闻网  祁阳新闻网雅虎新闻南方新闻网cctv—13新闻频道广东新闻  池州新闻网济宁新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福州新闻东北新闻网  新闻消息搜狐新闻桐庐新闻网央视新闻微博服装新闻  河南农业新闻新闻综合三立新闻齐齐哈尔新闻宁远新闻网  新闻1+1电视新闻日语新闻最新新闻热点事件三门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