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价值意蕴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2025-02-14 05:06:53

欧亚国际在线客服V(6344802) 请认准欧亚国际指定客服,打开微信搜索添加即可,添加成功回复:开户条件 上分问题就可以了。为开创“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引领航向。欧亚国际联系方式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基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建设文化强国进行了全面部署。知者行之始。把重要部署落到实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价值意蕴。对此,可以从国家、民族、政党、个体、人类等五个维度进行理解。

  1.国家维度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其中,“富强”指向经济,“民主”指向政治,“文明”指向文化,“和谐”指向社会,“美丽”指向生态。我们要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正因为如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作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等等。由此可见,建设文化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

  与此同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五个文明形成的内在张力和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整体文明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文化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各方面,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生态之中,为其他领域的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只有建成文化强国,才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民族维度

  真正有前途、有力量的国家和民族,必然有其灿烂的文明、辉煌的文化。人类历史上的文明古国均有其灿烂的文化,虽然有的文明在其发展历程中出现断裂,但其文化的影响力却传世至今。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在中国、印度和西方,复归这一开端是不断发生的事件。”

  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历经磨难而愈挫愈勇、奋发奋起,很重要的就在于创造了熠熠生辉、光耀世界的中华文明,培育和发展了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就在于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独有特性和独特优势。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远从周公以来三千年,远从孔子以来两千五百年,其间历经不少衰世乱世,中国民族屡仆屡起,只是这一个传统直到于今,还将赖这一个传统复兴于后。”

  因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文化的复兴、文明的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说明的是,中华文明的复兴不是复古,而是旧邦新命,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要依靠“两个结合”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要实现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百余年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度融合、集成创新。

  3.政党维度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致力于建设一个文化繁荣、文明兴盛的社会主义中国。早在1940年,毛泽东同志就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以很大篇幅论述过这一问题。他提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面临着“一穷二白”的困境,“穷”指的是经济,“白”说的是文化,这意味着经过近代以来百年的衰败,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断裂,中国由一个文明古国变成了一个积贫积弱的穷国。正因如此,毛泽东同志发出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感叹,带领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战略构想。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们党总是结合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与时俱进地提出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引领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对“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此后,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如何建设文化强国都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明确部署。由此可见,建设文化强国一直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完成的重要历史任务,更是中国共产党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担负的重要使命。

  4.个体维度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梁启超曾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人民的幸福不仅来自物质需要的满足,更来自比物质需要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的满足。相对于物质满足,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诉诸长远、诉诸千秋万代的视野与情怀。越是物质富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是强烈。而且,随着人们文化素质、文化水准提高,人们对文化作品质量的要求也更高了。

  过去,我们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就是为了同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多样化、立体化、个性化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对文化产品质量、品位和风格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党的二十大在提出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任务时,把“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作为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只有不断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才能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迈上新台阶。

  5.人类维度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智慧的结晶,引领着历史前进方向和时代发展潮流,昭示着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推进,越来越多国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沉渣泛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竞争仍将长期存在,有时会相当复杂、尖锐。这些因素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严峻挑战。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加速演进的新态势,人类文明进步面临方向性选择。20世纪70年代,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学者池田大作针对东西方文化以及人类未来讨论了近两年,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人类的未来在于东方的中国,中华文化会引领全球。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经由“两个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中华文化既蕴含着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丰富思想,又具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深厚传统。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昭示着一条更为合理、更为人文、更为光明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东方智慧和中国方案。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完善全球治理,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提出的中国方案。只有不断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才能充分发挥中国文化的引领作用,从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文化相通相融,拉紧各国人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精神纽带,才能更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进程。

  (作者:秦宣,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

【编辑:李岩】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持续发力稳工业 多项新举措酝酿推出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工业投资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详细]
经济参考报 2024-10-24
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全力支持保交房,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全力支持保交房,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将保交房作为工作重点,持续...[详细]
闪电新闻 2024-10-23
建行枣庄滕州支行:成功阻止一起电信诈骗案件

建行枣庄滕州支行:成功阻止一起电信诈骗案件

近日,建行枣庄滕州支行成功阻止一起电信诈骗案件,为客户挽回将近3万元的损失,成功守住了客户的“钱袋子”,保障了客户的财产安全。[详细]
闪电新闻 2024-10-22
建行枣庄营业部 :守护好客户的钱袋子

建行枣庄营业部 :守护好客户的钱袋子

建行枣庄营业部将持续践行社会责任,做好小面额兑换、残破兑换等现金业务的宣传和服务,贴心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实事,将温度传递给每一位...[详细]
闪电新闻 2024-10-22
建行济宁太白支行:尊老敬老,温情提供上门服务

建行济宁太白支行:尊老敬老,温情提供上门服务

建行济宁太白支行主管了解到老人的困境后,工作人员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安排两名工作人员准备好相关材料,前往老人家中提供上门服务。[详细]
闪电新闻 2024-10-22
建行菏泽成武支行:细致入微解民忧,用心服务暖人心

建行菏泽成武支行:细致入微解民忧,用心服务暖人心

近日,建行菏泽成武支行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户。在未来的工作中,建行菏泽成武支行将积极履行国有大行使命和担当,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将...[详细]
闪电新闻 2024-10-22
除隐患、防事故、降风险——中国人寿财险临沂市中心支公司积极参与郯城县道路交通安全协同共治

除隐患、防事故、降风险——中国人寿财险临沂市中心支公司积极参与郯城县道路交通安全协同共治

中国人寿财险积极主动参与地方道路交通安全协同共治,深入推动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改,充分体现了金融央企的责任使命和社会担当。[详细]
闪电新闻 2024-10-22
75年、6亿客户、1场国寿欢乐颂

75年、6亿客户、1场国寿欢乐颂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今年,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中国人寿也迎来建司75周年。[详细]
闪电新闻 2024-10-21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荣获2024年度金貔貅综合实力奖和金牌满意度产品奖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荣获2024年度金貔貅综合实力奖和金牌满意度产品奖

此次获奖,体现了市场和客户对中国人寿寿险公司银保渠道经营成果和产品实力的高度肯定。2024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银保渠道总保费达49...[详细]
闪电新闻 2024-10-21

15家半导体上市公司披露三季报预告 业绩普遍预喜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17时,已有全志科技、晶合集成、韦尔股份、思特威等15家A股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详细]
证券日报 2024-10-21

上市券商中期分红密集落地

近期,上市券商2024年中期分红正密集实施中,不仅有效增强投资者获得感,也为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构建“价值投资、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的...[详细]
证券日报 2024-10-21

SWIFT重要会议在京举行 金融业开放步伐加快

由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组织召开的Sibos年会于2024年10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是Sibos年会首次在中国内地举办,...[详细]
中国证券报 2024-10-21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批案例落地

当日,包括中国石化、招商港口、中国外运等在内的2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披露与金融机构签订授信协议或获得贷款承诺函,相关贷款资金将用...[详细]
经济参考报 2024-10-21
齐鲁网:泉州新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雅虎新闻海南在线新闻中心孝义新闻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宁夏新闻新闻坊渭南新闻网早间新闻  旅游新闻网洋葱新闻新闻发言人花边新闻新闻龙卷风 内蒙古新闻韩国新闻网站张家口新闻网广西新闻网中国今日新闻  桂林新闻网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新鲜新闻义乌新闻澎湃新闻  南宁新闻网常州新闻湘西新闻网msn新闻上海新闻  佛山新闻网鹤壁新闻网资兴新闻网太原新闻网台州新闻网  延边新闻网新闻媒体桐乡新闻网广西新闻网新闻写作  新闻稿格式新闻总署华夏新闻网铜陵新闻网宁夏新闻网  国际军事新闻中国新闻社朝阳新闻网徐闻新闻南京新闻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