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川藏、青藏公路通车70周年 绿色能源点亮高原

2025-01-08

欧亚国际代理开户V(6493007) 请认准欧亚国际指定客服,打开微信搜索添加即可,添加成功回复:开户条件 上分问题就可以了。喀山之行的一系列密集活动中,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精神力量”与“挺膺担当”。欧亚国际微信

  中新社那曲12月29日电 题:川藏、青藏公路通车70周年  绿色能源点亮高原

  作者 王利文 赵朗 李江宁 江飞波

  迎着藏北高原零下20摄氏度的狂风,重约6吨的风机叶片在海拔4700米的龙源西藏那曲高海拔试验风电场呼啸转动。每年,超1500万度电在这一全球首座超高海拔试验风电场产生,一度成为那曲支撑性电源。

  70年来,川藏、青藏公路作为连接西藏与其他省市的重要通道,极大促进了区域交流与经济发展。曾经物资匮乏的青藏高原,如今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转变为清洁能源的“聚宝盆”,而“两路”也从交通动脉变为“绿色走廊”。

图为12月12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龙源西藏那曲高海拔试验风电场。(无人机照片)薛蒂 摄

  那曲平均海拔超4500米,是中国海拔最高地级市。这里年均气温在零下,每年大风天气长达8个月。11年前,一座座功率高达1.5兆瓦的风机拔地而起,每转动一小时,便产生约1500度的“绿电”,为雪域高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入冬后,风电场技术人员高明感受到巡检工作难度“加码”。检查齿轮箱、发电机、主轴及偏航系统……每周一次巡检、每台风机耗时五个小时,尽管被风吹得瑟瑟发抖,但他充满欣慰:“只要风机不发生停机故障,那曲农牧民就能温暖过冬。”

  在青藏公路沿线,高原之城格尔木因路而生、因路而兴,近年凭借清洁能源产业优势,成为柴达木盆地的“绿色明珠”。

  2019年,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全部在此并网发电,成为世界上首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项目;今年7月,世界海拔最高的风机叶片制造基地暨绿色氢能创新基地开工建设......格尔木将风、光、热能转化为电能送入千家万户,点亮雪域高原。

12月8日,青海海西格尔木,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无人机图片)薛蒂 摄

  为输送更稳定的清洁能源,今年5月,中国最大的构网型储能电站在格尔木市东出口光伏产业园区落地。相关企业现场负责人苏岳将它形象比喻为“多功能充电宝”,通过智能光储发电技术实现电压与频率自主调节,可实现2小时充满电、2小时放电,输出功率达5万千瓦。通过科技创新,他相信未来清洁能源利用将更高效。

  在川藏公路沿线,一系列水电、光伏和风电项目落地,形成特大型清洁能源项目集群。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200多万块组件构成庞大的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柯拉乡山顶,宛如连绵不绝的“光伏海洋”。作为全球首个装机规模达100万千瓦的“水光互补”示范项目,柯拉光伏电站与两河口水电站联合运行,实现了光伏与水力发电的高效互补。

12月23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水光互补一期项目——柯拉光伏电站。(无人机照片)薛蒂 摄

  “光伏发电不可调节,水电则相反。二者结合能得到可调节的优质电源,使送出曲线平滑。”在记者面前,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新能源管理局雅江项目部副主任潘海平算起了“生态账”:柯拉光伏电站年平均发电量20亿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超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万吨。

  “清洁能源就像高原上的风一样,为人们带来不竭的动能和希望。”潘海平坚守雪域高原,亲眼见证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谈及期望,这位风电人将对事业的希冀藏进社交平台网名中:“风继续吹”。(完)

【编辑:张燕玲】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红星新闻网 编辑:方艺霖 责编:高婷 覃峰 审核:马兰 黄佳琪 监制:赵若一 王晋升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