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欧亚国际联系电话V(6493007) 请认准欧亚国际指定客服,打开微信搜索添加即可,添加成功回复:开户条件 上分问题就可以了。喀山之行的一系列密集活动中,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精神力量”与“挺膺担当”。欧亚国际app登录
中新网赣州11月27日电 (熊锦阳)1200多年前,部分中原人避乱南迁,溯赣江而上,来到赣南。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因地理位置优越,土壤肥沃,成为接纳南迁中原人的重要一站。
在外为客,落赣为家。客家人在举族迁徙、砥砺前行的历程中,形成爱国爱家、耕读传家、崇文尚武、敬祖睦宗、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千百年来璀璨夺目,自成一派。
11月27日,中新网记者走进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的江西客家博物院,探访国内外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客家文化建筑群,沉浸式感受千年客家文化魅力。
江西客家博物院设立于2010年,是江西省首家全方位展示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院,也是一座客家人寻根问祖的“精神家园”,被称为客家文化“大观园”。
走进客家博物院,沿着广场向右,五根石雕艺术柱组成的南迁柱矗立眼前。从“衣冠南渡”到“筚路蓝缕”,从“留住根脉”到“裔播四海”,石柱以浮雕、沉雕、浅雕等方式记述了客家人历史上的五次大规模南迁历程,也解答了“客从哪里来?”“客往何处去?”
“现在我们看到的照壁上的这个‘福’字,它由蝙蝠、鹿、仙鹤三种动物组成。蝙者,福也;鹿者,禄也;鹤者,寿也。福、禄、寿‘三星’高照是为‘福’,而‘田’乃万福之源,有田才有福。”在客家宗祠前庭,讲解员刘江艺向游客介绍客家人千年来对“福”的理解和追求。
“茯苓切片三分白,朱砂碾粉一片鲜红,五爪佛手颠倒挂,小小葫芦巧玲珑……”在客家博物院的客家博物馆,一段国家非遗“东河戏”经典剧目《牡丹对药》精彩开演,悠扬婉转的唱腔赢得现场游客热烈掌声。
东河戏发源于赣县区白鹭村,起源于明嘉靖年间的高腔“坐堂班”,因其形成赣州东面贡水流域,故称东河戏。表演语言以“赣州官话”为基础,穿插“客家方言”,朴实生动又富有民间生活气息。
寻根问祖、品阅非遗、聆听民谣……内容丰富的客家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到客家博物院游玩。今年5月,一场集体婚礼在江西客家博物院举办,23对新人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以客家习俗传承中式浪漫。据刘江艺介绍,客家人骨子里的勤劳节俭,与新时代倡导的“婚事简办”价值观不谋而合。“客家博物院会对那些零彩礼新人免费开放,让他们在这里以客家习俗举办中式婚礼。”
“传承和发扬客家文化,要倡导新时代青少年文化自信,通过开展馆际交流、馆校合作、院企联盟等措施,实现客家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激发他们的爱国爱家、爱岗敬业的斗志和热情。”江西客家博物院原副院长彭晓东表示,下一步,赣县区将打造一个“客家摇篮”江西客家族谱文化陈列馆,让世界客家人感受客家族谱的文化盛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