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1日 星期二 农历腊月十一
搜 索
首页 > > 正文

习近平同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就中蒙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2024年10月16日 13:08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欧亚国际下载V(6493007) 请认准欧亚国际指定客服,打开微信搜索添加即可,添加成功回复:开户条件 上分问题就可以了。喀山之行的一系列密集活动中,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精神力量”与“挺膺担当”。欧亚国际电脑版

  中新网晋中2月7日电 题:播撒消防安全种子的“青倩组合”

  作者 陆祁国

  一个废弃的塑料桶,一个盛有面粉的盘子,一支蜡烛,一根软管。孙旭倩把这几样物品摆好,马青草对着软管轻轻吹起盘子里的面粉。

  “嘭!”随着一声闷响传来,塑料桶被面粉爆炸形成的气浪掀翻,面粉爆炸实验完成,坐在台下的观众发出一阵惊叹。

  配合开展实验的马青草和孙旭倩系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消防救援大队文职人员,人称“青倩组合”。做好消防安全“五进”宣传,是她们的主要职责之一。

2月5日晚,马青草和孙旭倩走进企业宣讲消防知识。  吕槟庆 摄

  2014年,马青草和孙旭倩踏入消防工作领域。5年后,两人从“幕后”转到“台前”,共同挑起消防安全宣讲担子。

  万事开头难。如今站在宣讲台上游刃有余的马青草和孙旭倩,初登讲台时可没这么轻松。

  马青草初登讲台时,内心十分紧张,用她的话说就是“面红耳赤、头皮发麻,诸多紧张状态尽显。”孙旭倩则是“紧张+胆怯”,担心自己会忘记要讲的内容,担心受众是否接受她的宣讲。

  好在,两人事先都作了充分准备,课件调了一次又一次,即便临场发挥显得有点生硬,宣讲任务完成还算顺利。“课后与受众闲聊时,发现他们能复述几个知识点,我们就知道这次讲座没有‘砸锅’。”

  一次看似寻常的消防安全宣讲,实际上并不简单。如何根据受众群体量身定制课件,如何确保受众听得进、记得住,都是宣讲员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

  “宣讲的消防安全知识点,一定要有针对性,这就需要每次宣讲之前都精心备课。”孙旭倩说,单个课件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包打天下。“这就像是去了加油站,讲的是商业综合体的内容,不能说没一点用,但很难吸引受众。”

  “她们的课件常用常做、常做常新。”说到马青草和孙旭倩的认真,祁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张鑫深有体会。“即便是同类型社会单位,她们使用的课件也不会完全相同。国家消防救援局每次发布火灾统计数据,她们都会及时更新、引用。”

  尽量使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尽量融入一些现场演示,尽量增加一些趣味性。过去几年间,马青草和孙旭倩不断学习借鉴好经验,不断改进宣讲方法,形成一套老百姓容易理解接受的实用宣讲模式,实现了从独自宣讲到互动宣讲的转变。

资料图片。  2023年5月,“青倩组合”参加山西消防文职宣传小分队宣讲展示活动。  赵子墨 摄

  2022年5月,马青草和孙旭倩迎来一次“大考”。彼时,山西省消防救援总队举办文职宣传小分队宣讲展示活动,该省11个消防救援支队22组队伍骨干同台竞技。晋中市消防救援支队选派两个组合参加展示:“青倩组合”“思雨组合”。

  这次展示要求宣讲员根据抽签结果,走进不同社会单位宣讲并进行网络直播,山西省消防救援总队组织多名评委在线观看、打分。“青倩组合”抽到的社会单位是太原市迎泽区新建南路第二社区。

  两人共同确定宣讲主题、内容,共同制作课件、穿插视频,共同确定语言风格、宣讲技巧,共同优化串词过渡、个案点评,字斟句酌地打磨每一个细节,舍弃公休日反复练习。

  展示活动当天,“青倩组合”利用“理论知识+消防实验+器材体验+疏散逃生演练”方式,以全新方式向受众传播消防安全知识,与晋中市消防救援支队“思雨组合”携手摘得全省团体第二名的佳绩。

  “消防安全宣传不可能一蹴而就,贵在用心,重在坚持。”“青倩组合”表示,她们会把每一次宣讲都当成宝贵的成长机会,不断尝试宣讲新方法,力争收获宣讲新实效。

  2017年,晋中市消防救援支队成立晋中市消防安全宣讲队,支队、大队、消防站三级单位迄今已走进社会单位开展义务宣讲3000余场次。(完)

【编辑:曹子健】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温州新闻网湖北十堰新闻突发新闻鞍山新闻新闻发稿国家新闻出版署锦州新闻新闻学专业电视新闻恩施新闻网  重庆新闻联播台湾新闻泸州新闻网吕梁新闻网焦作新闻 nhk新闻河南新闻联播新闻袋袋裤世界新闻报最近新闻热点  新闻标题开封新闻枣庄新闻湄潭新闻广州新闻  广元新闻点击宝坻新闻延边新闻网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连云港新闻  外交部新闻司石嘴山市新闻网新闻咨询韩国新闻网站宝鸡新闻网  新浪新闻中国新闻网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cctv13新闻频道在线直播观看中华新闻网  广东新闻中国煤炭新闻网杭州新闻联播广西新闻频道淮安新闻网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说新闻保山新闻网南京新闻江苏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