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点面对面】中国增量政策持续扩容,工具箱里还有哪些“弹药”?
2024-12-05 10:35

欧亚国际上下分V(6344802) 请认准欧亚国际指定客服,打开微信搜索添加即可,添加成功回复:开户条件 上分问题就可以了。为开创“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引领航向。欧亚国际QQ

  中新社北京11月27日电 题:中国增量政策持续扩容,工具箱里还有哪些“弹药”?

  ——专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

  中新社记者 夏宾

  9月以来,中国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货币财政共同发力,有的聚焦资本市场,有的针对房地产领域,还有的瞄准地方化债。该如何正确理解这一轮增量政策背后的逻辑和考量?如何评价政策效果?未来工具箱里还有哪些“弹药”?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表示,此轮增量政策不同于以往的刺激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对第四季度经济延续近两个月来的回升态势有信心。未来政策工具依旧充裕,增量政策要更加有力度、更有针对性,经济发展有望真正回到稳健增长的轨道。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右)近日在京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 张祥毅 摄

  对比1998年和2008年的两次刺激政策,尹艳林称,这一轮增量政策在背景、逻辑、重点、手段上均有不同。

  他举例道,过去是投资拉动经济,增加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次的政策重点既有提振资本市场、稳定房地产、帮助地方化债,也有关于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特别是在消费方面都有体现。

  在政策手段上,除增加发债、降准降息外,也有创新工具,例如中国央行推出的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货币政策工具。“增量政策出台后,效果非常明显。”

  有观察人士注意到,中国宏观政策正转向更重消费。尹艳林认为,在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确实不如过去,由此强调消费的拉动作用毋庸置疑,但投资并非没有空间。

  “中央更加强调投资和消费双轮驱动,要统筹投资和消费。”尹艳林表示,要打通投资和消费的通道,把两者间的转化作为下一步扩大内需的重点,其中房地产和新型城镇化这两大领域值得关注。

商品住宅高楼。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中央对房地产领域提出“止跌回稳”的新要求,对此,尹艳林表示,止跌回稳的关键还是要改善预期。因为消费者有“买涨不买跌”的心态,这种心态会影响一些购房需求。

  在他看来,要尽快扭转房价下跌趋势,一些政策要更有针对性、更加有力度,政策出台也不要“挤牙膏”,一定要考虑到市场预期变化。“我想只要政策力度够,房价特别是一些一线城市的房价能尽快止跌的话,需求量、销售量能有所回升,能使得市场预期尽快变化,这样就能实现中央所要求的房地产止跌企稳的目标。”

  近期,中国财政部给出购房税收优惠,上海北京深圳三地则先后宣布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房地产领域增量政策持续扩容。

  谈及近期公布的10万亿元人民币化债政策,尹艳林用“一揽子、综合性、靶向性”来形容其特点,“真正瞄准了地方隐性债务,针对性强,力度也大”。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近日在京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 张祥毅 摄

  从效果看,尹艳林认为,上述举措能大幅减轻地方化债压力,降低地方债务成本,同时还能腾挪出资金空间、时间空间、政策空间,使得地方政府更多聚焦于改善民生、提振经济,相信收效会非常明显。

  财政部明确,明年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尹艳林表示,目前看,中国的财政政策工具还比较充裕。

  首先可扩大赤字,增加国债发行,支持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二是专项债工具,用于支持地方政府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三是超长期特别国债。四是转移支付,利用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地方发展和解决一些民生问题,特别是能缓解经常性支出资金困难。“财政至少有这四个可以使用的工具。”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9月和10月的部分经济指标已出现回升,如何保持这一向好势头?

  尹艳林给出了多项建议。第一,尽快扭转房地产市场预期。第二,加大支持性货币政策力度,促进物价回升。第三,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第四,大规模扩大投资。第五,刺激消费增长。第六,进一步活跃资本市场。第七,进一步落实重大改革。

  “明年要把各个部门关于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的分工方案落下来,推出一些带标志性的改革举措,这对改善预期、提振信心非常重要。”尹艳林说。(完)

  采访实录摘编如下:

  增量政策不同以往,投资、消费“双轮驱动”

  中新社记者:官方近期推出了一轮提振经济的增量政策,相比过去的刺激政策,这一次的思路、逻辑有哪些不同点?您如何评价这一轮的政策?

  尹艳林:这一次的增量政策和以往有很大不同。

  第一,政策背景不同。1998年出台刺激政策是针对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4万亿”是针对国际金融危机。

  这次主要是针对国内内需增长乏力、房地产市场低迷、股市低迷等情况,还有在此背景下,企业、居民、地方政府在收入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压力。

  第二,政策逻辑重点不同。当时国内主要是通过拉动内需来应对外需收缩,靠投资拉动经济,增加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次重点既有提振资本市场、稳定房地产、帮助地方化债,也有关于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特别是在消费方面都有体现。

  第三,政策手段不同。当时是直接采取增发国债的方式,这次也批准了10万亿元的计划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降准、降息以往也采用过,其他的政策工具包括支持股市的创新工具,这是原来没有的。

  增量政策出台后,效果非常明显,特别是股市立竿见影,现在楼市活跃度也有提升,10月份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量和二手房成交量出现好转。

  中新社记者:有观点提出,中国的宏观政策应该转向更重消费,您对此怎么看?我们该如何平衡好消费和投资的关系?

  尹艳林:这一次政策确实更强调消费。一揽子政策里提到了“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直接用国债来增加“两新”消费,消费对经济发展增长有基础性作用,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在通过扩大内需来提振经济、拉动增长时,消费的作用不可或缺,特别是在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对比十年前,基础设施投资的拉动作用不如过去,制造业投资增速也有明显下滑,这些年来因为传统产业出现过剩,扩张性产业投资就大幅下降。

  尽管有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投资增加,但还弥补不了传统产业产能扩张性投资的下降,总体表现就是投资增长速度往下滑。民间投资不振也是投资增长速度下来的重要原因。

  这种情况下,强调消费的拉动作用毋庸置疑,但也要看到现在投资并非没有空间。国家发改委方面透露的信息也显示,包括一些基础设施、城市更新、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投资,还有像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都需要大量投资,所以投资还有空间,只是拉动作用不像过去那么大。

  中央更加强调投资和消费双轮驱动,要统筹投资和消费,那就不能就投资谈投资,也不能就消费谈消费,而是讲投资的时候要考虑到消费,讲消费的时候要考虑到投资,要打通投资和消费通道,把两者间的转化作为下一步扩大内需的重点。

  这方面有两个领域值得关注,一个是房地产领域,房地产是大宗消费品,上下游产业链很长,从消费端来讲,对家电、家装等有拉动作用。近年来房地产下行对消费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从投资上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出现下降,对整个投资是负的下拉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特别是现在中央强调止跌回稳,无论对投资和消费都有重要作用。

  另一个是新型城镇化,使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能增加消费,而且能带动城镇投资。

  我翻了一下统计数据,发现有几大件,像冰箱、家用轿车、电脑等,这些在农村的每百户家庭拥有量和城市拥有量差距很大,如果能让这些消费品在农村的拥有量和城市一样,那消费增长空间还是很大。

  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同样会对市政建设等城市投资需求起到拉动作用。

  预计化债效果明显,财政工具仍旧充裕

  中新社记者:在这一轮增量政策中,市场对货币政策反应积极,财政政策也接续落地,与货币政策形成配合,这次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您如何评价这一举措?预计落地效果?

  尹艳林:这一次化债政策的特点很明显,是一揽子、综合性、靶向性的,真正瞄准了地方隐性债务,针对性强,力度也大。

  从效果看,能大幅减轻地方化债压力,能降低地方债务成本,就是利息支出。根据财政部测算,总计能减少6000亿元左右的利息。法定债务的利息要大大低于隐性债务的利息,直接效果是减轻了利息支出的债务成本。

  另外还有三个空间,资金空间是原来用于化债的资金可以用于来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时间空间是争取了更多时间来考虑如何推动经济增长、如何上项目,政策空间是会有更多的政策聚焦到支持经济发展。腾出了三个空间,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中新社记者:官方已经明确,明年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在您看来,我们在财政政策方面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有学者建议大规模发行国债的刺激政策,您觉得这是否有助于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的问题?

  尹艳林:目前看,我们的财政政策的工具还比较充裕。

  首先,仍有赤字空间。官方明确,要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那就可以考虑扩大赤字,增加国债发行,来支持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二是专项债工具。它是支持地方政府的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工具。三是超长期特别国债。四是转移支付,利用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地方发展和解决一些民生问题,以及一些经常性支出资金困难的问题。至少有这四个可以使用的财政工具。

  利用较大规模的发债刺激,能不能解决现在中国的经济问题?我想中国目前财政扩大刺激的空间是有的,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的一些急迫问题,特别是国家增加投资、扩大消费。

  至于一些困难问题,特别是企业的困难,仅仅依靠这种刺激,还不那么容易解决。

  货币政策像一根绳子,拉紧时很容易,起作用很直接,但放松时就不一样了,涉及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信贷需求能不能增加,不取决于利率的调整、货币政策的调整,而取决于市场主体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

  同样,在投资方面,财政预算最后要落到实处,必须要使得投资和消费能增加。除了直接增加国家投资外,企业的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能不能刺激出来,也取决于预期能不能改善。

  变化可能有个过程,政策会有时间滞后,当整个经济环境改善,市场主体心理预期变化,那么投资会增加,老百姓消费会增加,这时经济困难问题会得到改善。

  楼市回稳关键在预期,多措并举助经济回升

  中新社记者:今年全国两会采访您时,您提到,中国住房基本需求没有根本性改变,房地产市场将走上平稳健康的发展轨道。最近从金融部门到住建部,出台了一系列稳地产的政策,您认为房地产“止跌回稳”的关键点在哪?

  尹艳林:中央强调房地产止跌回稳,特别强调要回应群众关切,要调整住房限购政策。现在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精神出台了组合拳,就是“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

  10月份的房地产市场数据就有所好转,但止跌回稳的关键还是要改善预期、是房价要止跌。因为消费者有一种“买涨不买跌”的心态,这种心态会影响一些购房需求。

  要让房价下跌趋势尽快扭转,一些政策要更有针对性,要针对现在的热点城市、老百姓关注的地方来落地,像一线城市进一步取消限购的力度要大一点。

  这种政策出台,不要“挤牙膏”,不要一点一点出,一定要考虑到市场预期变化,我想只要政策力度够,房价特别是一些一线城市的房价能尽快止跌的话,需求量、销售量能有所回升,能使得市场预期尽快变化,这样就能实现中央所要求的房地产止跌企稳的目标。

  中新社记者:统计局公布了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从9月份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工业生产、服务业生产等领域都有边际改善,10月份的数据也有明显回升,您认为四季度的经济表现能否延续下去?

  尹艳林:一揽子政策在逐步显现效果,我有信心第四季度各方面会延续这样一个态势。要实现经济目标,特别是使得经济回升的趋势能够保持,政策上还是要采取一些更有力的措施。

  第一,尽快扭转房地产市场预期,相关政策要落地。

  第二,加大支持性货币政策力度。现在央行强调是坚持实施支持性的货币政策,这样的货币政策要把物价回升作为重要考量。

  今年最难实现的预期指标就是 CPI,要改变这种状况,明年货币政策力度还要更大一些,降息方面也还有空间。

  第三,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部明确表示,明年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市场对此抱有预期,政策空间也有。

  第四,大规模扩大投资。明年的预算、以及“十五五”规划,还有一些清单项目都要体现投资力度加大。在增加有效投资方面,政府可以采取更大力度。

  第五,刺激消费增长。在今年的“两新”政策力度基础上,明年还应加大补贴力度,包括对地方配套要求可以适当放松一些,这样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积极性。另外,如果房地产市场能够回稳,同样会带动有关的耐用消费品的增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养老消费。

  第六是进一步活跃资本市场,有利于提振信心,有利于发挥财富效应来促进消费。除现在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在交易制度改革方面可以做一些探索,不妨试一试,看看怎么让资本市场更加活跃起来。

  另外就是进一步落实重大改革。明年要把各个部门关于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的分工方案落下来,推出一些具有标志性的改革举措,这对改善预期、提振信心非常重要。

【编辑:邵婉云】

| 微矩阵
扬子晚报网:新闻坊时政新闻新闻出版重庆新闻联播黄河新闻网湛江新闻看看新闻网内蒙古新闻联播荆州新闻网防城港新闻网  江西新闻网广元新闻网多维新闻腾讯新闻燕郊新闻 新闻热点广元新闻网足球新闻河北新闻网搜狐新闻  宁波新闻荆门新闻网桐乡新闻网网易新闻绵阳新闻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俄罗斯新闻凤凰新闻网黄冈新闻网潍坊新闻网  央视新闻包头新闻网宁波新闻澎湃新闻每日新闻  英语新闻网站河南省新闻出版学校看看新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极光新闻  汉阴新闻网国家新闻总署临沂新闻腾讯新闻迷你版云南新闻联播  新闻周刊最近新闻广元新闻搜狐新闻首页新闻稿格式模板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