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于海洋 发布:2024-12-29 08:53:04
欧亚国际微信V(6344802) 请认准欧亚国际指定客服,打开微信搜索添加即可,添加成功回复:开户条件 上分问题就可以了。为开创“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引领航向。欧亚国际电脑版
【光明时评】
作者:冯留建 孙 晶(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在近日举办的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体验专区成为最火爆的展区,不少观众排起长队,手拿明信片等待打卡盖章。作为一款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自上线以来,不仅在国内掀起热潮,更在海外市场引发“悟空热”,也让人们从中窥见“数字+文化”打开的广阔天地。
近年来,数字技术驱动优质文旅产品与服务供给,文化和科技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催生出一系列人们喜闻乐见的新型文旅消费业态与产品。线上,云音乐、云展览等数字文化产品琳琅满目;线下,数字文化空间精彩纷呈。比如,沉浸式互动体验剧《印象·妈祖》融入XR技术与平行舞台新概念,观众佩戴AR眼镜可实现实时交互观演;“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利用最新科技赋能,游客们可以看到远在千年之前的丹青长卷数字新生……
数字文化消费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消费内容、方式的逐新趣异,消费场景数字化表达的日新月异,顺应了人们文化消费新趋势,满足了人们文化消费新需求,并引领文化产业和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其供需两旺的发展态势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966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9%。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416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1个百分点。更不容忽视的是,数字文化消费借助数字技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动起来”,赋予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机活力,助力增强文化自信自强。
统筹文化消费市场,加快培育并扩大数字文化消费需求。消费行为的线上迁移拓宽了消费者表达需求的渠道,各种平台产生海量消费者偏好数据,这为我们更好了解消费者需求提供了便利条件。利用好这些数据进行精准的消费者数据画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洞察消费者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为贴合其消费需求推出个性化、高品质数字文化消费产品奠定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数字文化发展活力强劲,但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依旧存在。进一步释放数字文化消费潜能,要求我们着眼这一现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积极培养数字文化消费尾部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的数字文化素养和消费观念,大力培育并释放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数字文化消费的新需求。此外,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大,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并成为中国网文、网剧、网游等数字文化消费的新群体。这也提醒我们,在促进数字文化消费的过程中,应关注海外消费者这一群体的消费需求,以优质数字文化消费产品激发他们的消费意愿,同时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与感染力。
加强创新,丰富数字文化消费供给。有效对接需求的供给才可能转化为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文化消费,就要不断优化供给,进一步丰富优质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各群体数字文化消费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对于数字文化企业来说,作为经营主体,要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强内容建设,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的文化元素,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趣味。同时,提高数字技术的文化叙事能力,创新文化表达形式,锻造应用场景“上新”能力。比如,借助AIGC、AR、VR、数字扫描、全息呈现、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元宇宙等数字技术做好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内容采集,建设文化资源数据库、文艺创作题材库,选择适配的多元数字化表现方式,实现智慧连接、数实融合、沉浸体验与价值再造,打造出虚实交融、视角转换、角色互动、时空穿越的精细化文化消费场景,吸引和感染消费者。
此外,数字文化企业还可大胆“跨界”,尝试推进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智慧农业等深度融合,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在线新经济结合,不断拓展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同时,不断细分市场,锐意创新,加快塑造在细分领域的比较优势,打造精品数字文化IP。文化企业间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增强产业链的韧性与活力,带动更多文化企业协同发展。
不断优化数字文化消费环境。从国家层面来说,强化数字文化消费支撑,有赖于全面提升数字文化服务水平。一方面,提升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标准化建设,夯实技术底座,畅通数字大动脉;另一方面,加强对文化资源数据合作采集的引导、规范和协调,推进数字文化资源共建共享,通过推动数字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数字文化内容的审查和审核机制等手段,加强对数字文化消费过程的监管与治理,优化数字文化消费环境,更好保护数字文化消费者合法权益。数字文化企业也需强化服务意识,依法保护消费者安全和隐私,不断提升用户体验,以实际行动支持数字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助力营造清朗的数字文化消费环境。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27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