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意大利汉学家梅毕娜:人权理念研讨有何现实指向?
2024-11-24 13:10

欧亚国际网址V(6493007) 请认准欧亚国际指定客服,打开微信搜索添加即可,添加成功回复:开户条件 上分问题就可以了。喀山之行的一系列密集活动中,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精神力量”与“挺膺担当”。欧亚国际会员

  中新社长沙11月21日电 题:人权理念研讨有何现实指向?

  ——专访意大利汉学家、意大利中国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主席梅毕娜

  中新社记者 徐皇冠 文龙杰 刘双双

  对中华典籍中人权理念的国际研讨,是关注历史的溯源追流,也是面向现实的交流启新。为何要关注中华文明中的人权理念?当代中国的人权建设发展有何现实写照?75岁的意大利汉学家梅毕娜(Giuseppina Merchionne),是意大利中国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主席、米兰大学汉语及中国文化教授,与中国的交流联结逾50年。

  近日,梅毕娜在中国长沙参加“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为嘉宾在开幕式上致辞。其间,她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对人权理念的切身认识与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思考。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理解人权?

  梅毕娜:人权一直是社会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在我所关注的以欧洲文明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中,人权概念一直与公民权利的概念相联系。公民在社会组织中履行义务、拥有权利,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社会。古希腊把“权力”赋予“人民”,形成“人民的政府”,可谓开创了“民主”的先河。后来兴起的罗马文明中,只要是“罗马人”即罗马共和国或后来的罗马帝国的公民,就享有相应的公民权利。可以说,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民权的理念有所彰显,但是人权的概念并未产生。

2024年1月20日,“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览开幕式在位于北京的首都博物馆举行。展览为观众展开一幅全景式古希腊历史画卷。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后来的西方文明发展中,基督教对人权理念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基督教教义认为,在上帝面前人类生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权利过上体面的(decent)生活,这对西方人权观念的发展影响重大。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权概念被正式提出。再后来,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平等与解放,追求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其思想影响深远。

  可以说,“人权”发展至今,历程是复杂的。但可以确定的是,人权是理念上的,也是现实生活中的,它代表着让人们拥有美好生活的现实的权利。比如,食物、教育、工作、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就是现实的人权。

  中新社记者:中华文明中的人权理念为何受到关注?

  梅毕娜: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孔子人性观的传播,推动了中国传统人权理念的形成。他的学说关心社会发展,也关注天下体系,如其所言,“四海之内皆兄弟”,就包含了一种从先秦而来的中华文明中的天下观、平等观。

  在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条件方面,中国传统的人权理念与西方人权理念不同,但两者在思想上也有相似之处,例如都追求平等。不同人权理念的差异,及它们产生的不同历史传统,需要我们共同研究,这样才能促进理解,增进合作。我也相信,人权理念在中国的起源及其意义,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

  中新社记者:人权是现实的,在您眼中,中国人权保障事业发展是怎样的?

  梅毕娜:我出生于1949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学习了中文。1970年中国与意大利建交,双方约定交换留学生。1973年,第一批12名意大利学生来到北京,我是其中之一,先后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中文。从1973年至今,五十多年间里中国发生的变化是难以置信的。

  20世纪70年代在北京时,我参加“开门办学”,每年都去往工厂和农村参加劳动。那时的农村,人们睡在炕上,屋里没有水、没有洗手间。农民很少吃到米饭,大部分吃窝头,大学也是一样。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经济大国,几十年间的发展是奇迹。马克思说,经济基础有着决定性作用。得益于经济发展,在中国,人们生存与发展的物质保障取得巨大进步,无需过多言语去阐述,眼见为实,这是一目了然的。

2024年11月12日,福建省福州市高新区“榕创汇”无人机(系统)孵化器里的各种低空应用型无人机吸引观众。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看待今天世界范围内的人权治理?

  梅毕娜:世界范围内的人权,最首要的是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人权。今天的世界,在欧洲的乌克兰、中东的巴勒斯坦等都存在战争冲突,民众的生命受到威胁,这是严重的人权危机。

  中国和意大利都是文化大国,也都有着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文化主张。作为一名教授,我相信教育与文化的力量,应该发挥文化的作用,以和平的文化创造和平。

  中新社记者:长期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事业,您怎样看待全球文化交流的现状与前景?

  梅毕娜:虽然经济基础有着决定性作用,但经济的联系不代表文化交流会自然展开,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应引导人们重视文化。我欢迎大家多来意大利看看,但不要只看服装、皮包和法拉利汽车这些“物”,还要看文化、看技术、看思想。

  今天的人类社会是联系在一起的,世界的经济、商业贸易联系在一起,文化也联系在一起,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是“同生共死”的命运与共。在相互依存、深度连接的现实世界,更需要发挥文化交流的作用,去寻求合作解决问题的途径。(完)

  受访者简介:

梅毕娜。中新社记者杨华峰 摄

  梅毕娜(Giuseppina Merchionne),意大利知名汉学家,现任意大利中国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主席、米兰大学汉语及中国文化教授。梅毕娜出生于1949年10月,于1973来华留学,是中意建交后的首批意大利来华留学生之一,长期致力于中西方文化交流。

【编辑:刘阳禾】

| 微矩阵
百度友情链接:隆安新闻重庆新闻网新闻营销的优势世界新闻自由日黑客新闻桂林新闻新闻摄影韩国娱乐新闻合江新闻网长寿新闻  宝鸡新闻网腾讯新闻中心晚间新闻韩国新闻最新财经新闻 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全球新闻网青海新闻网阜阳新闻网洛江新闻网  民生新闻义乌新闻香港青岛新闻三门新闻  山东教育新闻网日照新闻网国外新闻新闻联播直播在线观看旅游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新闻发言人制度腾讯新闻迷你版自考新闻学早新闻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辽阳新闻网余姚新闻广州新闻东北新闻  齐齐哈尔新闻环球新闻盐城新闻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  攸县新闻聊城新闻网运城新闻今天重大新闻广西新闻网首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