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评论

海派文化现代竞争力与影响力何在?学者:极具创新精神创造新事物

李鹃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4年12月28日05:35
文字缩放:

欧亚国际APPV(6344802) 请认准欧亚国际指定客服,打开微信搜索添加即可,添加成功回复:开户条件 上分问题就可以了。为开创“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引领航向。欧亚国际会员登录网址

  中新网上海11月27日电 (陈静 朱宏)海派文化到底是什么、为何具有现代竞争力与影响力?

  “海派城市的特性就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新的海派研究要立足在‘新’上。”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东27日对记者表示。

  在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海派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郑崇选看来:“基于新时代的文化语境,海派文化的整体特点、丰富内涵、重要功能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他表示,当前,根据新时代的时代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主题以及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实际,海派文化研究有了很多新的内涵、新的任务、新的使命。

“海派文化与市民生活”学术交流会举行。(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供图)

  记者27日获悉,在“海派文化与市民生活”学术交流会上,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杨剑龙在题为《海派文化的特性与拓展国际影响力》的发言中指出:海派文化是上海文化的主要方面,开放性、商业性、创新性等成为其基本特征,以面向世界开放的姿态汲取容纳域外文化,以注重经济发展的眼光开拓发展商业消费,以极具创新的精神创造新生事物,构成了海派文化的现代竞争力与影响力。

  上海市文联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伦新指出:“海派文化是历史形成的,海派文化的特色就是海纳百川,它吸收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丰富了自己。海派文化在海外也有影响力。海派文化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杨剑龙教授表示,改革开放后,由于上海市政建设的发展、加快了与国际间的交往等,上海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在上海日益发展的过程中,各方应该努力拓展海派文化国际性的影响力,必须创造动态的有益文化传播、建构文明多元的市民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拓展海派文化国际性的影响力。

  浦东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研究员朱少伟聚焦“海派文学与现代都市生活”。朱少伟说,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海派文学曾长期风行于黄浦江畔。回眸其崛起过程和鲜明特点,完全可以说它是上海现代都市成型的产物,并与生俱来就善于演绎现代都市的情绪。

  朱少伟告诉记者,早期海派小说展示当时上海作为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畸形和病态,捕捉民众的复杂心态,对人物进行了潜意识开掘和心理分析;早期海派散文无固定的理论框架,也无约定俗成的流派风格束缚,往往是作者随手拈来,有感而发,灵活自如。据介绍,早期海派诗歌的生成和发展,完全与现代都市的脉搏合拍,继承传统诗歌的精髓,又融入现代元素;昔日海派文学以上海都市生活为创作背景,呈现鲜明的空间意识和景观意象,有着独特的魅力。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徐涛则认为,当代中国城市硬件的迭代升级日新月异,作为软实力核心议题的城市文化品质仍需提升。徐涛希望从更为阔大的视域、更加深层的机理,去理解和阐释中国城市文化,尤其是近现代中国城市文化。

  据悉,在由上海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指导,上海市长宁区图书馆、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海派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海派文化与市民生活”学术交流会上,上海长宁区图书馆副馆长浦立维介绍,长宁区图书馆携手上海炎黄文化宣讲团共同举办的“海浪花”系列活动落户长宁区图书馆两年多来,“海浪花讲座”和“海浪花沪语讲座”已成为上海市民了解海派文化、传承海派城市精神的重要窗口。

  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汪澜表示,在“海浪花”讲坛基础上举办海派文化专题研讨活动,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汇集海派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亦可为“海浪花”讲坛拓展选题,丰富内容。期盼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动海派文化研究和传播在新时代上海城市精神、城市文化的锻造提升中发挥更大作用。郑崇选认为,这次学术交流会,为海派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维度、新的视角。(完)

【编辑:惠小东】